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盐校

最新新闻

四川省盐业学校参加首届高等院校数智工科

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

时间:2025-04-15     浏览量:25     来源:智能制造与信息化专业科     作者:智能制造与信息化专业科

4月11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游传政带领智信科负责人前往湖南长沙,参加了“AI 赋能 智创未来——首届高等院校数智工科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此次大会聚焦“AI 赋能下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汇聚多方力量,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主办,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工业信息化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专业指导。来自政、行、企、校、研等领域的全国数智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人工智能驱动下新工科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创新实践,为校企合力构建 “数智工科教育新生态”搭建平台,旨在培育兼具工程素养与数智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大会于上午开幕,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洪滨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武汉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领导先后致辞。领导们强调了在数智时代下,教育理念的创新刻不容缓,人才培养模式需加速革新,以此满足当下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多元需求。学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通过 “双进双转”,即推动企业进学校、工程师进课堂,促进教师进企业、学生进岗位,实现教育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协同创新。随着教育步入大模型智能阶段,借助大模型全方位赋能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进程,从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多维度重构教育生态是必然趋势。在工信领域,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至关重要,以此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适配人才。企业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凭借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在实践层面助力数智工科人才的培养,为教育与产业衔接搭建桥梁 。

随后,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工科建设分享前沿见解。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表示,人工智能推动工程教育在课程、教学及实践模式上转变,需重构知识与能力体系以适配智能时代需求。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耿兆强称企业可通过提供实践平台、参与课程开发等,深度融入新工科建设,给予学生产业实践经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指出数据在教育创新中助力教学决策、个性化学习与质量评估,推动教育向数据驱动转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卢兴民揭示大模型技术能实现智能辅导、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等,重塑教学流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磊、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亮红等从工业互联网与产业集群视角,提出通过搭建跨学科团队、建立产业学院等,实现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此外,大会还举行产教融合战略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当日下午,我校参会人员参与了“产教融合 数字赋能 ——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性人才培养”分论坛。在分论坛上,各位院、企专家围绕 “AI 融合工业智能,助推产业发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数智赋能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探索”等主题进行深入分享。这些分享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教育实践,展示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成果,为我校在工科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此次大会为我校在教学改革、产教融合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校始终秉持以高职办学思维推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明晰了“AI+”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需求,为学校拟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注入全新思路与方向。未来,我校将积极汲取大会精华,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10-2025 © 四川省盐业学校·四川省轻工工程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7634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